2019年展览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览回顾 >> 正文

“动人心漩——马家窑彩陶纹样的当代性探索”展览

作者:|时间:2025-07-08|点击数:

上世纪20年代,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来到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临洮县的一处偏僻的小村落考察,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史前遗址,揭开了距今5500-4000年前一群原始居民的生活面貌。先民们制造出前所未有的精美彩陶,而这一文化由中国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根据发现地命名原则赋名为马家窑文化。

一直以来,马家窑彩陶都被认为是史前彩陶的巅峰,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史前艺术也是当代艺术的源泉,如今它能给当代设计带来怎样的灵感和启迪?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一直与临洮县有着深厚的联系,从学术层面的研究交流到战略意义上的院县共建,都促成了丰富的成果。此番对马家窑彩陶纹样的探索合作,将以展览为契机寻找古今对话的答案。

展厅现场

源·彩陶何处来

作为马家窑文化的命名地,临洮位于陇西黄土高原,这里黄土丘陵密布,沟壑纵横。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洮河自南向北贯穿临洮县域。考古发现表明,马家窑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洮河两侧的二级阶地上。人们不仅在此建造聚落,开展农业活动,而且在此创造了精彩绝伦的彩陶文化。

洮河远眺

距今约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来临,先民们手中的工具从打制石器进化为制作精细、使用高效的磨制石器,使用陶器进行生产、生活,并开垦出愈加丰富的精神世界。勤劳的临洮古人便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条件,如连绵分布的红土与丰富的水资源,以手传心,制作出各类精美的罐、瓶、壶等陶器物,并于其上描绘了以涡旋为代表的纹饰,黑红色线条在陶器上呈现流动飘逸,简洁动感的效果,诞生了灿烂的马家窑彩陶文明。

彩陶之源

洮河水浩浩荡荡,穿历史而过,彩陶上的旋涡纹饰或许正是先民们对生命之源的体察和赞颂。

流·彩陶纹饰与再设计

马家窑文化系统的彩陶纹样精美、题材广泛而气韵流动,在一千多年间不断变化,经历了考古学者称为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的几大阶段,演绎出多姿多彩的形象符号。这些纹饰流传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为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2019年5月15-17日第三届马家窑文化节期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临洮县政府邀请多名当代艺术家、设计师赴临洮考察博物馆及遗址,观摩马家窑彩陶文物,体验彩陶制作工艺。在此基础上,艺术家与设计师继承彩陶纹饰的艺术价值,并在载体、材质、色彩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以探求马家窑彩陶纹样在当代的文化价值。

首饰作品:纹之千秋

马厂类型拟蛙纹彩陶与装置作品


装置作品:洮河浪

作品:马家窑彩陶图案研究与再造

作品:文明之光

问·前往何方

五千多年来,历史不断发展革新,但黄河上游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与新石器晚期的先民们并无太大变化,平静中也面临着困局。临洮县一直以来坚持不懈推进产业开发,现代农业在转型升级中取得新突破。

而另一方面,以文化赋能推动地区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临洮县除了悠久的马家窑彩陶文化外,多项传统的非遗产业都在努力寻找着发展之路。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临洮县如何打造一个全县域甚至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将并非热门的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发挥出巨大的文化、社会及经济价值,助力脱贫攻坚战?

临洮非遗作品展示

马家窑彩陶纹饰在律动中激荡出原始的生命力与美,而最古老的艺术也涌动着最新潮的时尚。希望这个展览能够在考古、艺术、设计的相互辉映间,使每位观众感受到马家窑彩陶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对彩陶这一种遥远史前艺术的生命力有更深入的体会。

彩陶之外,文化遗产资源对于临洮当地旅游业的支撑,将如何转变为经济动力,切实改善民生,促进当地社会发展,我们的探寻也将步履不停。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样被赋予了当代的艺术与设计力量,而这片久远的土地,终将因为今人的努力而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