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ur M. Sackler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 at Peking University

  • 首页|
  • 赛克勒博物馆|
    博物馆宗旨 历史沿革 馆长寄语
  • 展览|
    当前展览 常规展览 即将展览 展览日历 展览回顾
  • 资讯|
    公告 动态新闻
  • 教育活动|
    讲座 特别导览 活动 活动预约
  • 藏品欣赏|
    青铜 陶瓷 书画 其他
  • 参观导览|
    开放时间 交通地理 展厅导览 观众须知 团队预约
  • 支持我们|
    博物馆之友 博物馆志愿者

展览

  • 当前展览
  • 常规展览
  • 即将展览
  • 展览回顾
首页» 展览» 展览回顾» 2015年展览

古建专业作品展

分享至:
时间:2016-05-10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本科生优秀作品展

 

  前言

  1998年,为满足国家文物保护事业需要,北京大学考古系增设了文物建筑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致力于培养具备文物建筑研究、勘测与保护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逐步建立起综合了建筑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多学科教学体系。本次展览,展示了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方向教学体系中的美术、建筑初步、建筑设计、文物建筑测绘等部分课程的学生作业。本次展览的展品遴选、展陈布置,主要由文物建筑 2014级本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 

  美术老师寄语

  零点起步,192小时,这是他们学习成果的试卷,向全校师生的汇报。

  一年中,是夕阳伴着晨光的日子,练功夫、学技艺、谈文艺、论修养,教学相长,我也变得年轻。

  画作尽管稚嫩,但也显露点滴“大师”风范。艺术是美的展现,又是个性的张扬,这点滴的成果,是他们洒给烈日的汗水,是学习坚守的回报。

  大师离我们很远,也离我们很近,我们所做的是缩短这个距离……

  祝展览成功,祝你们长大!

  ——宋焕成

  建筑设计老师寄语

  建筑设计课是五年制建筑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毋庸置疑的专业主干课,相较而言,在文博学院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为历史建筑专业的低年级同学们讲授建筑设计课则是一次看似熟悉却又充满挑战的经历。

  与普通建筑学专业不同,绝大多数历史建筑专业的同学们毕业后仍然会活跃在历史建筑保护相关领域的一线,因此,建筑设计课的教学目的更多的是完善和拓展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基于这种认知,我们在具体设计题目的设置上侧重突出文博主题,在为期16周的课时内,先后进行了“北大东门传达室测稿抄绘”、“田野考古生活方舱”与“文博之家”三个课程设计,希望让各位同学从基本识图、制图、到人体尺度的把握与控制、再到简单功能的空间组织和体量生成,循序渐进地亲近并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段智君、赵娜冬

  建筑初步老师寄语

  建筑初步课程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建筑学的基本认识;初步建立起对建筑设计、建筑历史理论、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美学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认知。通过本课程,学生应加深理解上述要素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起建筑空间观念,掌握基本的设计意图表达方法。通过具体的训练题目,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认真细致的工作方法。

  ——白静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

  专业简介

  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方向是应国家文物事业的急需,于1998年新设立的专业,也是北京大学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文理兼备、学科齐全发展的客观要求。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文物建筑保护、研究、维修、设计等能力的专业人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本专业方向招收文物建筑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建筑考古的博士研究生。文物建筑专业方向的本科毕业生除了可以继续攻读文物建筑方向的研究生外,还可以到国家文物部门所属的古代建筑研究所、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等单位工作,也可以从事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等相关工作。

  专业培养

  该专业具有文理交叉性质和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建筑学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掌握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并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美学修养。毕业后能够独立承担古代建筑的保护维修、保护规划和方案设计等工作,并且能够从事古代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初步研究。

  课程设置

  自1998年创办文物建筑专业至今十七年中,在学校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下,本专业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计划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摸索及多次的教学改革,本专业形成了现阶段较为成熟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配置。

  由于本专业具有文理交叉性质和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也涉及到多学科,包括培养专业技能的专业课程(如文物建筑导论、中国建筑史、中国古典园林、传统建筑概预算)、培养设计与表达能力的建筑学课程(建筑设计初步、计算机制图、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培养个人美学素养的美术课(如美术素描基础、美术色彩基础)、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团队意识的实践课程(如保护规划设计课),此外学院还开设有很多历史学、考古学的基础课程供学生选择,传授学生基本的史学及考古学常识。另外三年级春季学期进行的文物建筑参观测绘实习是本专业最具特色的课程,教学投入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教学效果最好。通过实习,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大大加强,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结束语

  本次展览所展示的学生作业,虽然并非艺术品,但贵在比较真实地展现了在历史悠久的北京大学内,一个年轻专业的面貌。成绩与不足,都是年轻专业和年轻学子的动力,希望通过这个稚嫩的展示,能让参观者初步了解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方向,更重要的是,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方向的年轻学子们,能通过对自身的回顾与自审,获得继续精进的勇气与力量。  

  


  • 关于我们

    赛克勒博物馆 展览信息资讯信息教育活动藏品欣赏
  •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网站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电话:010-62751668邮编:100871

京ICP备05065075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