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阿瑟·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向您隆重推出由赛克勒博物馆与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合作筹办的2016届北大毕业生专题展《燕园记忆》。
该展是赛克勒博物馆乃至北京大学的首个以全校毕业生为主题的大型学生展览,展厅中汇集了120余件承载着北大毕业生私家记忆的“藏品”,从学生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台灯、口罩,到满满情怀的篮球、吉他,再到代表各院系的典型物品和书籍,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北大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每一件展品的展品说明由展品所有人亲笔书写,一件展品背后就是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观众只有亲自走近、品读,才有机会一窥那背后的百味人生。
展览的策展团队全部由在校学生组成,学生们积极自主地完成了从最初的策划设计、征集展品到最后的制作和布展的全过程。学生们用真挚动人的陈列语言诠释着北大人的生活,展览的视角别具一格,拥有清新向上的校园气质。策展人王思渝博士希望,借用这样一场“平民”与“精英”共存、让故事最大限度发声的展览传达出高校博物馆人文情怀的一面和北大学生的当代精神。
展览由少年游和浪淘沙两部分组成。在少年游部分,以北大学生的个人物品为主,包含了学业、文娱、友谊、亲情、爱情等多方面,有学生去艾滋病村志愿工作所收到的艾滋病儿童亲手制作的临别卡片;有满载着爱情和幸福的火车票;有在校学生原创的音乐专辑;有留学生从家乡带来的辣椒粉;也还有勤奋的学霸们大量刷题后积攒下的废笔芯。正是这一件件或精美或朴素的展品帮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凝固下了年少的青涩时光,封存了难忘的青春记忆。展览中,还有一件由一名毕业生独立设计的名为Cut for Letting Go的装置,人们剪断黑线,撇去一段过去不愿提及的故事,用五彩的丝线潇洒迎接未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第二部分浪淘沙中,展出的是以一个个集体而存在的燕园人的记忆,即各院系的代表实物和书籍。有生物玻片标本、心理实验电极帽、同学制作的手工收音机、田野实习的手铲等等,也有写满了笔记的教材和随手涂鸦的草稿纸。展厅里的实物和书籍涵盖了北京大学大多数院系,任何一个在这里的生活、学习过的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号,这些物品展出不仅是一届毕业生的故事,而是一代又一代燕园学子的宝贵回忆。
《燕园记忆》真切地展现出了北大学子的热忱与风采,这既是学校送给毕业生们一份特别礼物,也值得所有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对这样独特的一段校园故事或期盼或感怀的人细细品味。展览以一封录取通知书开始,由三本毕业证书画下暂时的句号,与其说这是展览的终点,毋宁说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从毕业展出发,在转角处也许又是一片繁花烂漫。
本展览于2016年6月13日于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开幕,于9月初闭幕,不设门票。欢迎人们在炎炎暑期来体验这一段美好单纯的燕园青春之旅,在燕园深处感受一道特别的北大风景。